股票配资炒股平台 全省首个中学“华罗庚班”在广州十六中揭牌,今年秋季落地

发布日期:2025-05-11 点击次数:197

股票配资炒股平台 全省首个中学“华罗庚班”在广州十六中揭牌,今年秋季落地

3月23日上午,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共筑科技强国梦”为主题的2025年“科学教育年”启动大会。会上股票配资炒股平台,十六中“华罗庚班”正式揭牌,据了解,这是全省首个中学“华罗庚班”。

十六中“华罗庚班”将于2025年秋季落地,设立“华罗庚精英班”与“华罗庚科创班”,践行 “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的三自教育模式,为培育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搭建丰富平台,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华罗庚院士亲属华密女士在揭牌现场寄语学子,她引用了华罗庚先生的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希望十六中同学以华罗庚为榜样,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将来学有所成,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华罗庚班”特聘首批“专家顾问+学术导师”

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华罗庚院士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和高尚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现场通过视频短片,共同回顾华罗庚院士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为科学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传承华罗庚院士的精神,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特别设立了“华罗庚班”,由华罗庚院士亲属华密女士、张小冲先生,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广州校友会代表等一同揭牌。

越秀区政协副主席、越秀区教育局局长邹卫红向十六中“华罗庚班”的成立表示祝贺。这是广州市的中学成立的第一个华罗庚班,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希望十六中继续担当越秀教育的“先行者”和“排头兵”,通过“华罗庚班”的建设,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深化多元育人,开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新路径,铸造更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华罗庚班”的成立,不仅是对华罗庚院士的深切缅怀,也是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华罗庚班”班牌的四个大字由广东画院、广东美术馆原书记,十六中1966届校友朱皓华先生亲笔题写,希望“华罗庚班”的同学们能够以华罗庚院士为榜样、不负社会各界的期望,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十六中党委副书记余文艾介绍,“华罗庚班”设“华罗庚精英班”与“华罗庚科创班”,其中精英班以全面发展为主,规模35到38人,科创班以培养科创专长为发展方向,规模约50人左右,在学生选取上,“我们一方面会参考学生的学业情况,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个性爱好、特长等情况。”

在导师方面,“华罗庚班”采取“顾问+双导师”的形式,十六中特聘了一批资深专家担任华罗庚班顾问,首批聘请了15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各界专家(名单附文后),组成学术导师团,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协同深耕多年的名教师作为生涯导师开展指导,对学生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

此次受聘为“华罗庚班”的顾问分别是华罗庚先生之女华密,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广州校友会秘书长高云,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美华。仪式上由越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岭、越秀区政协主席郭环为华罗庚班顾问颁发聘书。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叶颀是此次受聘的15位导师之一,他也是十六中2002届高中毕业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无论文理科都能借助人工智能,数学是现代人工智能的基础学科,非常感谢母校邀请我回来担任华罗庚班的导师,希望能与师弟师妹们一起走进新时代的数学发展,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交叉学科、新的数学理念算法,了解现在的大模型等,让同学们走出课本,从应用角度了解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在十六中的日子是我人生中非常美好的时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温暖,让人感觉如同家一般。”被聘为导师的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朱庭顺对在十六中的日子十分怀念,“现在中国的化学发展速度非常快,现在基本与美国并驾齐驱,但基础教育课本变化较小,所以引入科创等多元化手段、拓展信息获取渠道,能让学生更适应新时代,作为导师能帮助同学自学时少走弯路。”

另一名受聘导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蔡毅也是十六中的毕业生,他仍记得就读十六中初高中时的班主任,“在这里度过了6年特别好的时光,这次回来也希望能给师弟师妹带来新的资源、开拓新的事业,更直观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之后的职业生涯助力。”

华罗庚院士的母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也时刻关注着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华罗庚班”的发展。十六中“华罗庚班”的成立离不开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广州校友会的支持与推动。现场,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广州校友会秘书长、华罗庚中学1986届毕业生高云女士代表在广东的校友,向学校赠送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建校100周年专辑《百年回眸》。

启动大会后,嘉宾与师生移步学术报告厅参加主题讲座。华密女士以“父亲华罗庚的人生历程和思想精神”为题,深情讲述了华罗庚院士从逆境求学成长为数学巨匠的传奇经历,阐述了华罗庚院士的精神内核。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书信,师生们深切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力量。

“科学教育年”开启发展新平台

在大会上,2025年十六中“科学教育年”主题徽章正式发布,主题徽章以“智启未来·科教融创”为核心理念,采用动态交织的六边形晶体结构与分子链式连接形态结合的设计,既象征科学教育体系的联合,又暗喻科学教育跨学科的融合共生。通过主题徽章符号诠释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对科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深刻思考。

过去的2024年,十六中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举办了“构建科学教育生态圈,开辟‘至真’育人新路径”科学教育系列活动;联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越秀分中心创新体验营共同打造了三大科技创新体验营,并常态化在校园里举办科普讲座、科创空间课程。科学教育已成为十六中办学特色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十六中2025年“科学教育年”将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新平台,更是全体师生共同奋进的新起点。

学校党委书记王勇在致辞中提出,十六中将以“科学教育年”为主题,贯穿学校年度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以“华罗庚班”成立为契机,推进科学教学工作特色化、系统化、优质化发展。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生态圈”的构建,开展“脱颖计划”“沃土计划”“英才计划”等系列行动,健全拔尖人才培养机制,致力培养符合科技强国建设需要,具有全球视野与学科领导力的未来行业领袖和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工科先锋后备力量。

【首批十六中“华罗庚班”科学教育导师名单】

吕万革 教授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王骥 研究员 清华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朱庭顺 教授(十六中1999届初中毕业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碧云 副教授 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雪峰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叶颀 教授(十六中2002届高中毕业生)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雪峰 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茅晟懿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文健 主任 中山大学博士、美国贝勒医学院博士后、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张莹 主任 医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红胜 高级工程师 中国保利集团高级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校外导师

蔡毅 博士(十六中2002届初中、2005届高中毕业生)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智能制造学域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耿华 博士 省教育研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委员会委员

刘冬宁 教授 中山大学哲学博士、中山大学数学系博士后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

徐永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南方+记者 郑慧梓 冯艳丹

通讯员 罗艳莉股票配资炒股平台

首页
电话咨询
QQ咨询
网上股票配资怎么样